歡迎訪問濮陽市龍大無紡布有限公司官方網站!

處暑:暑氣至此而止矣


發布時間:

2024-08-22

當秋季的第二個節氣——處暑到來,是否能感受到微涼的初秋,正在朝着人們招手呢?8月22日,在未消的暑氣中,處暑節氣如期而至,标志着夏季漸漸走向尾聲。

“處,止也,暑氣至此而止矣。”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的記載中,能明确看到對于處暑節氣的闡釋。炎熱即将過去,暑氣将結束,這就是處暑。這個時候,暑氣呈退減趨勢,且離“出伏”越來越近,意味着三伏天的炎熱也即将離開。

處暑節氣,天氣逐漸轉涼,而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萬物,自然也感受到了氣溫的變化。于是,在處暑的“三候”之中,能夠發現一種翺翔于天空的動物——鷹,開始頻繁出現在了古人視線中。古時,人們将處暑分爲三候,分别是:“一候鷹乃祭鳥;二候天地始肅;三候禾乃登。”表示在此節氣中,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,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;“禾乃登”的“禾”指的是黍、稷、稻、粱類農作物的總稱,“登”即成熟的意思。

 

處暑秋高氣爽

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,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、華北、西北雨季的結束,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——秋高氣爽。處暑期間,真正進入秋季的隻是東北和西北地區。

南方“秋老虎”

在南方地區,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,往往會在處暑尾聲,再次感受高溫天氣,這就是名副其實的“秋老虎”。

 

運動伸展解秋乏

俗話說:“春困秋乏夏打盹”,秋乏是季節更替帶來的自然生理現象,因各人的身體情況不同,症狀也可輕重不一。隻要作出适當的活動調整,則可緩解秋乏症狀。

處暑時期早晚天氣漸趨涼爽,此時适當進行戶外活動,如廣場舞、太極拳、八段錦、慢跑、打球等運動可鍛煉身體,增強心肺功能,增加肌肉力量,能起到有效緩解秋乏的作用。

學生及辦公室一族不宜長時間伏案而坐,工作學習時間久了,站起身來到室外走走,呼吸新鮮空氣,多動動脖子、伸伸懶腰,多做擴胸、壓腿等拉伸動作,能舒緩肌肉韌帶緊張,減輕肩頸及腰腿疲勞,同樣能緩解機體困乏症狀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秋主收降,此時運動強度不宜過劇,适當鍛煉能增強機體的應激能力,保持良好的功能狀态,能有效緩解秋乏症狀。但若運動過度,能量消耗過大,反而會增加身體耗損,加重困倦疲勞感覺。

 

飲食清潤禦秋虎

《黃帝内經·髒氣法時論》說:“肺主秋……肺收斂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補之,辛瀉之。”處暑節氣,在飲食上要“增酸減辛”,以助肝氣,可以多吃些像蘋果、葡萄、檸檬、山楂等酸味食品。

處暑後,空氣中的濕度會逐漸下降,人們會感到皮膚幹燥,鼻腔幹燥,口咽幹燥,大便幹結。這個時候要多吃一些多汁的蔬菜與水果,如黃瓜、冬瓜、芹菜、菠菜、芝麻、百合、胡蘿蔔、白蘿蔔、秋梨、蓮藕、荸荠、柑橘、香蕉、柚子、羅漢果等。